焦慮,不是敵人,而是一個訊號──提醒我們,某些部分需要被看見、需要被照顧。
有人正走過人生的低谷,有人正在摸索如何安放自己的情緒。在這裡,我們沒有標籤,也不急著改變誰。我們選擇陪伴與理解,讓每一份情緒都有被接住的空間。
在這八週的週二夜晚,學員們齊聚在肯愛的療癒空間,一同踏上「忘憂之旅」。這是一場集結身體運動、擊鼓、正念與情緒覺察的支持性成長工作坊。

🌸春天養肝
春天,是肝的季節,也是啟動與希望的時刻。隨著萬物甦醒,我們從丹田呼吸與肝經伸展開始,慢慢地回到身體、回到當下,重新感受自己與大地的連結。
這一季,我們聚焦於「養肝」與「穩定內在衝動」。透過身體覺察,我們練習與情緒和平共處,不逃避、不壓抑,而是以呼吸與覺知溫柔地承接與轉化。身體是橋,連結內在力量,那份控制力、彈性與協調感,也在練習中悄悄被喚醒。


🌸一鼓作氣,擊出內在的節奏
你知道嗎?打鼓也能激發大腦分泌多巴胺,帶來愉悅與內在的動,在非洲鼓的節奏練習中,我們發現~原來情緒也有它自己的節奏,那些我們以為無法掌握的起伏,其實是可以被聽見、被調整,甚至被溫柔地練習與引導的。
一開始,有人鼓聲微弱、節奏飄忽,甚至害怕出錯,不過因為有每一次課堂的練習,和身邊夥伴們的支持下──鼓聲共鳴,每一下拍打都漸漸變得更加穩定而有力量,慢慢在鼓聲中找回內在的勇氣,重新打開了表達自己的那扇門!



🌸課堂分享:你像什麼動物?你想成為什麼動物呢?
有人說,自己像是一頭牛,腳踏實地、默默耕耘,一步一腳印地生活著,心裡卻悄悄嚮往著成為一隻老鷹,在廣闊的天空中自由飛翔,俯瞰世界,無拘無束。
其實,我們內在原本就同時住著很多個「自己」。務實的牛與自由的老鷹,並不矛盾,那些我們渴望成為的模樣,也許就是尚未被啟動的潛能,是我們心中尚未發聲的力量。
無論你覺得自己像什麼動物,請記得,我們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樣子,我們能有牛的踏實、鷹的遠見、貓的柔軟,甚至是獅子的力量。這些特質,都潛藏在我們自己身上,只要相信,就能擁有無限力量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