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當氣球🎈破了,笑聲與連結悄悄誕生】
7月5日,是親子五感療育工作坊的最終章──觸覺主題日。一早,孩子們把名字寫在愛心紙條裡,塞進氣球、吹氣、丟向地面,在一聲聲「碰!」的爆裂聲中認識彼此。笑聲與呼喊交織,連結在悄悄誕生。
接著播放的觸覺影片📽️,引導大家細細覺察──粗糙是什麼感覺?柔軟帶來什麼情緒?影片後,孩子們主動分享觸覺經驗,那些平常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感受,在這裡被溫柔接住,也讓心更靠近了些。



【滑行的默契,是身體在說「我相信你」】
氣氛漸漸熱絡,孩子們迫不及待參加「諾亞方舟滑行賽」。一塊白布成了親子間的橋樑,有人站著滑、有人趴著滑,跌撞中夾雜著笑聲與專注😆,彼此的節奏慢慢對上了。
這不只是比賽,更是一種身體的對話。孩子透過眼神👀和推力傳遞信任🤝,家長也發現,只要一塊布、一雙手,就能讓我們靠得更近。不用多說,這樣的陪伴已足夠動人。


【把情緒做成紙箱📦人,讓你看看我的心】
當汗水漸漸退去,活動轉入靜態創作🖍️,孩子們動手做出自己的「情緒紙箱人」。有人畫出大笑臉😁,有人貼上皺眉😠,也有人默默剪出圖騰紋樣──那是孩子們內在情緒的模樣,是他們想說卻說不出口的心情。
家長們安靜坐在一旁,不評論、不干涉,只是陪著、等著。一支筆✏️、一張紙📝,就是理解的橋。這樣的陪伴不需要太多語言,孩子自然會用作品說出:「謝謝你在。」



【黑箱裡的世界,是孩子悄悄在練習勇敢】
上午最後的活動,是孩子們最期待也最神秘的「觸感箱猜猜樂」。孩子們戴上眼罩,把手伸進神秘黑箱──菜瓜布的刺、海綿🧽的軟、湯匙🥄的冰冷……每一樣物品都是新鮮又陌生的挑戰。有人迅速猜中,有人小心摸索,也有人嚇了一跳,但仍鼓起勇氣再試一次💪。
這樣的觸覺遊戲,其實是一場練習勇敢的小旅程。在沒有光的世界裡,他們學會專注、相信自己;而一旁的大人,也在那小小的伸手動作裡,看見孩子正一點一滴地長大。


【下午再出發,從律動中感受節奏與連結】
下午場從親子按摩💆與拍拍手暖身開始,透過簡單的節奏與觸碰,大人與孩子再次用身體建立連結。「紅氣球雙人賽」讓親子彼此協調步伐,共同前進;「紅氣球舞蹈」則讓孩子自由揮灑身體,在節奏中享受律動的快樂與放鬆。
這些活動看似輕盈,卻讓親子透過身體重新靠近。孩子在律動中釋放情緒,家長也學會放下忙碌,用最單純的方式陪伴。每一次碰觸、每一段節奏,都是一次真誠的靠近💞。




【一顆地瓜🍠的祝福,用雙手交付心意】
活動尾聲,我們邀請孩子進入「大自然的驚喜箱」,觸摸種子🌰、葉片🍃、樹皮與羽毛……每一種天然素材都喚醒了孩子的感官,也激發內在的創造力。孩子們發現,原來觸覺不只是感覺,更是探索世界的方式。
最後,每位孩子都領到一顆地瓜,並在上面貼上小眼睛👀,彷彿賦予它生命。我們請孩子把這顆「有眼睛的地瓜」帶回家,好好照顧它,像照顧一顆正在發芽的心💓。它是今天所有感受的總結,也是一個情緒的延伸容器──陪伴他們繼續在生活中練習感覺、觀察、與人連結。那不只是地瓜,而是一顆靜靜躺在手心裡的情感種子,等待愛的滋養,慢慢萌芽🌱。



這一天,孩子們用手摸到了不一樣的世界,也悄悄觸碰了父母的心💖。觸覺,是最早建立連結的感官,也是最容易忽略的溫柔力量。而今天,我們看見它如何引導親子重新靠近,重新理解彼此。
親子五感療育工作坊至此圓滿落幕,但那一雙雙伸出的手、那一張張溫暖的臉,會留在我們心中很久很久。這不只是一次活動,而是一場讓關係回到原點、重新出發的旅程🚶♀️🚶♂️。謝謝每一位家長與小朋友,願意在這段旅途中,真誠地陪伴彼此,一路走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