🌿一鼓作氣🚶🏻‍♂️-布農孩子「kulumaha」尋根踏水趣

撰文:徐鄧鈺銘老師 圖片:許玉芬

上山前,「老師我不想去了,因為我擔心會有恙蟲,我的親戚就是因為這樣死掉的。」,小奇害怕地說:

山林中,小杰生氣地說:「我以後再也不想要爬山!哼~」。他一路上頻頻滑倒,每一次滑倒就多了一分忿恨和焦慮,生氣是氣自己為什麼老是滑倒,我為什麼要來爬山,焦慮是因為擔心自己跟不上隊伍…。

想知道更山的子民一路上與大自然的心情對話及故事嗎?讓我們跟著一起kulumaha回家吧~

這裡回家「kulumaha」尋根踏水之路

「我最期待的山林教育課程終於來啦!」,小堅高興地說。

在老師的規劃下,將這幾次一鼓作氣學習到的知識化作實際行動和操作,學習布農獵人面對大自然的態度和方式。

 來到紅石林道登山入口,隨行的部落耆老帶著我們一起做入山儀式,這讓孩子們對祖靈和大自然更多了一份肅穆之情,希望祖靈能保佑大家在登山學習路上一切平安順利。

期待回老家的小朋友們,聽著耆老述說著傳說故事和布農族的遷移歷史,且老人家總會告訴晚輩,真正的家,在山上,於是我們踏上「尋根踏水回家之路」。

回到老家,耆老介紹了布農族家屋的建築材料、石砌的方式、爐灶的架設等。傳統上布農族建築房屋的材料包括板岩、木材、茅草及籐皮和檜木皮,不同區域有不同的運用方式,其中以板岩蓋成的房屋和檜木皮屋是`最具特色的傳統建築。 

    布農族家屋基地為方形,住屋窗戶少,屋體低矮封閉,可防止野獸與敵人的發現與闖入。布農族人重視家屋中的火爐,爐灶設置於門內右側牆角或左右兩側,通常右邊的灶用來炊煮人吃的食物,左邊的灶則於祭儀時使用。布農族人認為右邊灶的火非常重要,不能夠熄滅,否則家中男人出去狩獵時會出事,而當家屋因人口增加必須擴建時,右邊的灶也一定不能夠移動。

家屋中最神聖的地方是「小米倉」,是家屋建築中最重要的部分,也是一個家的主要象徵,此處不讓外人進入,否則會造成該家的滅絕。此外,小米倉還有祭祀功能,家族中的新生男兒或是剛進門的媳婦,都必須在小米倉中進行祭儀,並住上一段時間,才算是家族中的一份子。

    在認識祖先們運用智慧建造出的家屋後,耆老藉由與祖靈的對話,讓孩子一同走進家屋,將原本淹沒在荒野蔓草中的家屋清理一番,各自找一個角落沉澱心靈,在祖靈的土地上感受祖靈們賦予我們的生命價值。同時也期待孩子除了認識、認同布農文化之外,更多的是能學習從祖靈所遇的磨難淬鍊中找到自我、認同自我生命價值。

心路旅程花絮

「總算看到許多動物、植物的真面目了!」小妮開玩笑地說。

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鑽木取火,因為火對在山上的我們來說是如此的重要啊!」小安點頭如搗蒜說。

「面對山林不管是誰都要做好無痕山林,尊重敬畏大自然!」小恩說。

「我能爬完山,我要感謝爸爸媽媽。」小杰說。

「我可以回家跟阿公、阿嬤很驕傲的說:我回老家了!」小翔驕傲的說。

孩子從一開始的害怕、擔憂,到一路上有的人快樂、興奮,有的人生氣、焦慮,最後的心路分享卻是回憶美好、感動滿載!

分享文章到

相關文章

安養的淚光:失離老人的無奈時刻

吳奶奶,曾是勤勞的水泥工,年輕時獨自扛起一家的生計,年老一次意外跌倒需照顧。兩個兒子遠赴國外工作,無法相伴。最後,在安養中心找到照顧。然而,她仍感孤獨,懷念與家人相處的時光。

閱讀更多

最難的年關,最深的愛

年關難,患有肌肉失養症的小益住在台東部落,讀小二的他手腳越來越無力,身體的狀況越發嚴重。
雪上加霜的是,貧病壓力下爸爸一時想不開在浴室燒炭,幸好及時搶救,才搶救回寶貴的生命。
和肯愛協會一起幫助貧病家過年關,最難的年關,需要最深的愛。

閱讀更多